↑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老而不朽”周有光

张森根

周有光是个乐天派,一位记者问他:“中国实现社会转型可能会在30年之后,长不长?”他回答说:“30年不算长,中国有5000年历史。”一些朋友针对眼前存在的种种消极因素向他讨教时,他总是笑眯眯地说:“不要急,慢慢来,社会的发展像老太太扭秧歌那样,走三步退一步,你只看她退了一步,实际是她马上又会朝前走几步,不会原地踏步不动的。”因为他周有光比一般人看得远,所以他有定力,自然就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乐观情绪。

周有光年轻时身体很弱,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但现在他活得比3个35岁还长。他幽默地说,不能怪算命先生,那是因为科学发达了,所以他能活得健康,还有,就是上帝把他忘记了。许多比他年纪小的老年人都说:人老了,活一天算一天。他却说:“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他将81岁作为1岁,从头开始算起,他还要继续读书、思考和写作。他真是一位快乐的智慧老人!

周有光说:“真话不一定是真理,但真话一定是真理的前提。”他不想为了个人的利害关系或避祸免灾去说瞎话和昏话。有的人主张“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但实际上,大话、空话、套话和“我主圣明”的话照说不误。

他在知识与理性的层面上,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绝不随风转舵。他的“三分法”、 “双文化论”和科学的一元性,都是他心里要说的真话。

在学术争论上,他也决不当和事佬。他针对一位名声比他更大的学者的“河西河东轮流坐庄论”、 “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 “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乃至反对古书“今译”和中国文化将主宰21世纪等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和否定。周有光认为,甲骨文中就有简繁之分,书法家王羲之就经常写简化字;历代都有用当代字体改写古书的,因此,“今译”早已有之。删繁就简是“汉字和一切文字的共同规律”。

周有光为《见闻随笔》撰写前言时写下 “终身教育,百岁自学”这个标题。他上大学主修经济学,工作用的是金融学;去美国后,靠的是进图书馆自学;解放后他一人干三份工作,曾在复旦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他没有洋学校颁发的荣誉头衔,全凭真才实学当上了教授。

1956年,50岁的他改行参加陌生的中国语言文字的现代化工作。他感到平时积累的知识不够用,与同事存在差距,于是发挥钻研精神,刻苦学习。他不仅参与研制汉语拼音方案,还在创建现代汉字学、研究比较文字学、研究中文信息处理和无编码输入法等方面显露头角。

85岁离开办公室,他忽然“发现井外还有一个无际无边的知识海洋,我在其中是文盲,要赶快自我扫盲”。他静坐在9平方米的“有书无斋”中看书、思考、写作,草稿先让朋友和晚辈评点修改,有的文章发表后再改正、补充。他晚年出了六七本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学术性文集。他说“不知道读者们会不会笑我幼稚和迂拙”,但读者对这些跨学科研究的文集给予了很髙的评价。

周有光主要是在90多岁后写这些文章,他在《百岁新稿》自序中说:“老年读书,我主要读专业以外的有关文化和历史的书籍……首先想了解三个国家:中国、苏联和美国。了解自己的祖国最难,因为……考古不易,考今更难……了解真实的历史背景困难重重。”

“老而不朽谓之圣”,诚如斯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周有光认为中国社会一些倒退现象只是暂时的,其实这是为将来的发展在蓄势,在做更好地准备。

B.周有光认为自己能够活这么大的年纪,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科学发达,二是上帝对他的眷顾。

C.周有光认为简化汉字的做法正确,这种做法从古代的甲骨文、书法家和书籍传抄中的字即可见出。

D.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文化人,却说了解自己的祖国比了解苏联和美国难,这正是周有光的谦虚之处。

E.文章着重从周有光后半辈子的生活、工作、做学问和做人等方面展示了一位文化大家的可贵品格。

2.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传主的?试分条概括。(6分)

答:                                              

3.周有光在50岁时改行从事自己感到陌生的工作,但最终成为有名的文字学家,晚年又写成多部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学术著作。请简述他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6分)

答:                                              

4.周有光求“真”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选择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