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0分)近年来国家软实力一词开始流行,软实力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力、感召力,以及国家形象等方面。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一些思想家和君主反对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的统治模式。请你举两例予以说明。(4分)

近代以来世界强国的力量来源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来源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来源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与信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易于防卫)

20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学技术领导地位、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21世纪

美国

技术领导地位、军事和经济规模、软实力、跨国通讯枢纽

——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

(2)请阅读上表,按照力量来源对上述强国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2分)。简要分析18世纪法国的文化和19世纪英国的工业如何成为力量来源。(4分)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的中国,在西方眼里是“极其落后”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断定中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该学说更加巩固了关于中国处于停滞不变状态的观点,以致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人批驳他。1840-1949年西方流行着对中国的一种看法,即该国的贫困和劣政已达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在欧洲中心主义的支配下,中国几乎与“现代”、“进步”无关。同时西方担忧船坚炮利唤醒了这头雄狮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巴不得中国一直沉睡下去。冷战时期很少有西方人到中国,对共产党统治的中国作出评估时,主观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故意把中国的缺点放大,“妖魔化”中国。冷战结束至今是世界重新观望中国的阶段,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社会,把优势和缺陷全部展现给外部世界。西方的共识是,中国是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软实力理论的鼻祖约瑟夫•奈指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威胁美国,并呼吁美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

——摘自孙霞《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西方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历程。(10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高二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