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哥本哈根协议”:全球气候合作新起点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王宇丹 王小鹏)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3个缔约方大约4万名各界代表出席,119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机构负责人出席。这在气候变化的谈判中,从规模和规格上讲,都是史无前例的。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22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尽管哥本哈根协议是一项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协议,但它第一次明确认可2度温升上限,而且明确了可以预期的资金额度。显然,哥本哈根会议的这一成果,将成为全球气候合作的坚实基础

和新的起点。

潘家华认为,哥本哈根会议成果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各方在谈判中展开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激烈的政治较量,在哥本哈根会议的最后时刻,会议决定,以决定附加文件的方式通过了经激烈谈判和磋商而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它表达了各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锁定了已经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成果,推动谈判向正确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2009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相关报道】

温家宝称中国对哥本哈根会议发挥了重要建设作用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钱彤)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哥本哈根会议在经历了曲折后,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哥本哈根协议》。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别应当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也就是说,基于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无约束地、大量地排放了温室气体这一事实,应当承担主要的义务。温家宝强调,会议期间,中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务实合作的精神,与各方密切沟通协调,整个过程公开、透明、高效,为推动会议取得现有成果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表现了最大诚意,尽了最大努力。

国际组织赞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

新华网哥本哈根12月18日电(记者陈文仙 刘晓燕)   一些国际组织18日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表示赞扬,称中国正在进行的减排努力和以后要实施的减排计划都让人满意。

国际乐施会执行总干事杰瑞米·霍博兹告诉记者,他非常欣赏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中国主动承诺降低碳排放强度,并表示无论这次会议达成什么目标,都将作出自己的努力。他说:“我们认同应对气候变化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为代价,需要推动富裕国家承担历史责任,正如温家宝总理所呼吁,国际社会需要凝聚共识,尽快达成协议。

发展中国家赞中国为推动气候会议取得成果努力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   出席20日外交部2010年新年招待会的发展中国家驻华使节纷纷赞扬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果。

多哥大使塔·阿玛表示,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他说:“中国既坚持原则,又显示灵活,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有效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他认为中方的表现充分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一些有能力承担更高标准的减排任务的发达国家不但不做反而牵制他国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1.对这组系列报道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哥本哈根会议有约四万名各界代表出席,这从规模和规格上讲都是史无前例的。会议最后通过了经激烈谈判而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

B.《哥本哈根协议》明确认可温升上限和可以预期的资金额度,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仍将成为全球气候合作的坚实基础和新的起点。

C.一些国际组织赞扬中国正在进行的减排努力和要实施的减排计划都让人满意,并能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有效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D.这组报道从不同的角度,借助中外人士对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所作贡献的评价,展现了中国这一自信且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府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所作出的努力    (   )

A.中国提出了自己将实施的减排计划,展现了诚意。

B.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协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C.与各方密切沟通协调,为促进国际合作积极斡旋。

D.决定以附加文件的方式达成协议,推动谈判进程。

3.国际乐施会总干事杰瑞米·霍博兹说:“我们认同应对气候变化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为代价,需要推动富裕国家承担历史责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6分)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