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成就。

材料三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远航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货物销往各国,载回东南亚地区的香料、染料、药物及大量供皇室贵族享有的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奢侈品。”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四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事宜?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材料四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