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人华民交涉词讼一款: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票,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勉力劝息,使不成讼。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其英商欲行投票大宪,均应由管事官投递,禀内倘有不合之语,管事官即驳斥另换,不为代递。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免滋讼端。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均应照前在江南原定善后条款办理。

——《通商章程》(一八四三年十月八日)

(1)据材料一,概述罗马的司法变动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两则材料中司法变动的影响。

【答案】(1)变动:由公民法到万民法。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帝国版图的扩大。

(2)罗马:缓和外邦人与本国公民的矛盾;巩固帝国统治。

中国:侵犯中国司法主权;袒护外国人;客观上减少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司法诉讼量;客观上促进中国司法近代化。

【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变动,据材料一“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 450 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得出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帝国版图的扩大。

(2)据材料一中“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得出,罗马:缓和外邦人与本国公民的矛盾,巩固帝国统治;据材料二“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得出侵犯中国司法主权,袒护外国人,据材料二“勉力劝息,使不成讼”“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得出客观上减少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司法诉讼量,据材料二“一八四三年十月”并结合所学,得出客观上促进中国司法近代化。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高二历史连线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