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彳严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陶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清高不群,任真自得。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江州刺史檀道济①往候之,偃卧療馁有日矣。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②,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③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④赍⑤酒,于半道栗里要之。既至,欣然便共饮酌。先是颜延之在浔阳,与潜情款。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注:①檀道济:东晋末,官至征南大将军。②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③督邮:官职名。④庞通之:陶渊明的好朋友。⑤赍(jī):扣:携带。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便要还家   于半道栗里要之   B. 忘路之远近     应束带见之;

C. 悉如外人   潜悉遣送酒家   D. 停数曰,辞去    我醉欲眠,卿可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依据【乙】文,下面对“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甲】每次喝酒喝得尽兴,(陶渊明)就会弹奏无弦琴来抒发自己的心意。

【乙】每次喝酒喝醉了,(陶渊明)总会抚摸无弦琴来寄托自己的情意。

4.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思想、品格历来被后人称道。阅读【甲】【乙】两文,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陶渊明有了哪些了解。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