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威王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①鞠跽②,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③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香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节)

[注]①帣韝:卷着袖子。②鞠跽:弯腰跪着。③履舄:木屐。

1.对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谈言中       微:细微,微小

B.一鸣人       惊:使……惊异

C.觞上寿       奉:双手捧着

D.日暮酒        阑:尽,残尽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诸侯并侵,国危亡    若属皆为所虏

B.髡恐惧俯伏饮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淳于髡说之隐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罢长夜之饮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于髡出身虽微,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其言其行起到了“亦可以解纷”的重要作用。

B.淳于髡讽谏齐威王,齐威王就下功夫整顿吏治,诸侯都十分惊恐,把侵占的土地都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因为淳于髡的一席话而维持达三十六年。

C.淳于髡用自己在不同情况下喝酒多少的不同来说明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的道理,并以此委婉地告诫齐威王不要逸乐无度。

D.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淳于髡“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

4.下列古诗句中不是借景抒情的一项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B.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唐·王维《山中送别》)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