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2)得 之 心 而 寓 之 酒 也。

2.下面加横线词的用法或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

A.异二者之为           而长烟一空

B.春和明              四时之不同

C.醉翁意不在酒          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D.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把酒

3.翻译句子。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4.两个文段创作的时代相同,作者的遭遇相同(同为被贬官),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乙文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抱负。

5.《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