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唐代在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二

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特点。

材料三

明清有两类重要的政府特许垄断,即食盐和广州的洋商贸易。这两类垄断造就了富甲天下的徽商、晋商和广州行商。乾隆年间,徽商和晋商的资产总值超过国库存银,而19世纪初的全球首富是一名广州行商。这些富商所积累的资金,大部分投在扩大贸易范围和网络、经营典当借贷业务、田地、奢侈消费品和慈善事业上,一部分利用政府捐纳制度来取得官位,捐纳制度为商人及其子弟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

高二历史连线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