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 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 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D

【解析】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不是英国人不用土布的根本原因。材料无法体现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无用的”上等棉布并不一定就比土布便宜,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中国生丝是否在英国畅销的描述,故C项错误。从材料“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可知,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只能用于包装,故D项正确。

点睛: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外国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出现了滞销现象,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生丝。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苏南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 种“洋财”属于()

A.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 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C. 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D. 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高三历史选择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