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架,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四  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婪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坏:大乱,人民起义)。  

——《汉书·贾山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避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分裂局面,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承秦制”具体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针对材料二中汉朝后期出现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妥善解决的?

(3)材料三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派?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兴起,你得到什么启示?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