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宣言》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所以他们的思想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

——摘编自刘玉安等《西方政治思想通史》

(1)材料一中的《宣言》是指哪部著作?依据材料一,说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构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

材料二  俄国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少引起关注。列宁在俄国夺取政权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李大钊接受了俄国革命的主张,陈独秀也注视着俄国革命的局势,但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的反帝运动期间,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有了重大发展,他们都坚定地站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阵营,并且还有一群学生追随他们。

——摘编自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说出促成以上各阶段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马克思

主义理论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苏俄

(联)

国情:主要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道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进而夺取全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被视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经典道路。

领导人:列宁。

政策:①。

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中国

国情: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领导人:②。

道路:改革开放。

内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

(3)依据材料三,说出苏俄(联)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将表格中①②补充完整。

材料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原则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方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方晓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逻辑关系》等

(4)依据材料四,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