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材料二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春秋后期,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买入)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3)依据材料三,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反映商鞅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在变法中是怎样体现的?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