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高温与低温

黄永武

①有一年中央副刊的作家们,前往梨山农场访问,宋场长为我们介绍台湾种植苹果成功的故事说:“台湾各地的高温都够了,但是低温却不够,必须到这高山上,低温够才结苹果……”他又讲到泰国去传授种苹果水梨的经验,并重复地说:“泰国的高温都够,必须寻觅到低温也够的高山上……”果然,梨山上发财的农林经验,使千千万万泰国农民都受益了。

②这“高温”与“低温”兼备的说法是科学,回想农民老古话的谚语里,亦已有相同的经验,譬如俗语道:“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都是说一年的高温不足,稻就不能收获;又如俗话把“腊雪赶春头”叫做“瑞雪”,乃是“雪兆丰年”,又说“三九无雪休种麦”,都是说一年的低温够了,才是丰年的征兆,不然麦子就不能丰收。

③ 但这“高温”“低温”的说法,引起我很大的震撼,我发现不但水果稻麦需要它,其实人生的历练,又何尝不需要高温低温的一苦一乐相参勘呢?

④我想起李白与杜甫,伟大的诗人大抵均以人生的大乐与大悲为真诗的源头,而他俩都躬逢开元天宝盛世的“高温”,也都躬逢安史之乱的“低温”,尽管李白以修道成仙为大乐,杜甫以尧舜大治为大乐,但他俩在被高温低温的薫蒸激荡后,备尝贬谪流离的滋味,并亲见兵火饥馑的大悲,正是这种悲天悯人、拯救苦厄的心意,发为呻吟,造就了他俩诗仙诗圣的巅峰境界。

⑤这就像北国冰天雪地里的乔木,反而长得特别青翠挺拔,高耸入云,因为它除了有花落叶坠的小悲外,更有霜雪巨风剥伤剪击的大悲,在低温的劲烈侵刻中,耐心度过“反膏收液、郁积磅礴”的潜伏期,直待春夏日暖的高温到来,大展繁荣怒发的美姿,古人说:“必有大凋落而后有大发生,必有大摧折而后有大成就”,造化之理,在草木是如此,在人生更是如此。

⑥所以人的一生,不能只过“温室花朵”的高温生活,有时候也要经过大折损、大患难、大屈辱的低温生活,才会步入大伸展大福气的境地。

1.文章第①②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结合全文分析“高温”和“低温”的内涵。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