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辽天庆二年进士第,补枢密院令史。丁父忧,起复,恳辞不获,因遁去,屏居兴平。太祖定燕京,割以与宋。宋人欲收人望,召通古。通古辞谢,隐居易州太宁山下。

宗望复燕京,侍中刘彦宗与通古素善,知其才,召为枢密院主奏。除中京副留守,为诏谕江南使,宋主欲南面,使通古北面。通古曰:“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天子以河南、陕西赐之宋,宋约奉表称臣,使者不可以北面。若欲贬损使者,使者不敢传诏。”遂索马欲北归。宋主遽命设东西位,使者东面,宋主西面,受诏拜起皆如仪。使还,闻宋已置戍河南,谓送伴韩肖胄曰:“天子裂壤地益南国,南国当思图报大恩。今辄置守戍,自取嫌疑,若兴师问罪,将何以为辞?江左且不可保,况齐乎?”肖胄惶恐曰:“敬闻命矣。”

未几,诏宗弼复取河南,通古请先行至汴谕之。比至汴,宋人已去矣。或谓通古曰:“宋人先退,诈也,今闻将自许、宿来袭我。”通古曰:“南人宣言来者,正所以走耳。”乃使人觇之,宋人果溃去。宗弼抚髀笑曰:“谁谓书生不能晓兵事哉?”

河南卒孙进诈称“皇弟按察大王”,谋作乱。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通古执其咎,极力辩止。及孙进引服,盖假托名称,将以惑众,规取财物耳,实无其人也。特思奏状,海陵谮之曰:“特思且将徼福于胙王。”熙宗益以海陵为信,遂杀胙王,并特思杀之。行台诸人乃责通古曰:“为君所误,今坐死矣。”通古曰:“以正获罪死,贤于生。”

正隆元年,以司徒致仕,进封曹王。是年,薨,年六十九。

(节选自《金史·张通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

B. 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

C. 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

D. 是时海陵/为相内怀觊觎/欲先除熙宗弟胙王常胜/因孙进称皇弟大王/遂指名为胙王以诬构之/熙宗以为信然/不疑遣护卫特思/就汴京鞫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父忧,指遭受父亲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亲去世需要离职守丧。

B. 南面,指坐北朝南之位。古代一般地位较低者面向南坐,而地位较高者面向北坐。

C. 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不同朝代对致仕官员的年龄有不同规定,也称“休致”。

D. 薨,指诸侯的死。古人对“死”有不同称谓,如帝王之死称“崩”,士大夫之死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通古素有才名,屡受任用。太祖把燕京割让给宋朝后,宋朝因为通古的声望召见他;宗望收复燕京后,侍中刘彦宗知道他的才能,让他担任枢密院主奏。

B. 张通古不卑不亢,维护尊严。他任诏谕江南使时,宋朝皇帝违反了接见使者的礼仪,张通古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宋朝皇帝的要求,维护了尊严。

C. 张通古虽是文臣,却通晓军事。宗弼准备攻取河南时,他请求先行,但到达汴京时宋军已经离去,有人认为其中有诈,但他准确判定宋军撒退。

D. 张通古不惧强权,秉公持正。孙进图谋作乱,海陵王想借此诬陷以除掉胙王常胜,但张通古查明了真相却未能改变结果,最终熙宗杀了胙王和特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辄置守戍,自取嫌疑,若兴师问罪,将何以为辞?

(2)通古曰:“南人宣言来者,正所以走耳。”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