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经济近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材料一  17、18世纪农业进步,首先表现在结构性的变化上:如果说中世纪是庄园制,16世纪前后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混合体,那么18世纪则主要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与此同时,曾为英国乡村主体的自耕农队伍,到18世纪急剧减少。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因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已经不是农户,而是资本主义农场。

——摘编自侯建新《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

(1)依据材料一,说出18世纪英国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于棉纺织业,其中许多发明都出自于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之手。织工兼机械工凯伊发明了织布用的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一倍;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能提高数倍效率的珍妮纺纱机。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每个人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工作,使工匠的劳动获得技术上和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为他们发明和使用机器奠定了基础。

——据孙守春、关连芳、张淑芳《科技史概论》

(2)依据材料二,谈谈手工工场对英国的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作用?

材料三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世界工厂”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前提。

材料四  1932年是美国大萧条时期最残酷的一年,作为重工业关键链条的钢铁工业,开工率只有19.1%,全国劳动力有1/3失业,整个社会陷入极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中。危机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他一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利用国家干预手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美国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选自《话说世界历史》

(4)依据材料四,说出“新的发展道路”的特征是什么?

材料五  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摘编自《教学参考》

(5)依据材料五,概括福利国家制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6)综合以上材料,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