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每交兵,刻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计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送还之。

祜与陆抗对境,使命常通。抗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疾,求药于祜,祜以成药与之,抗即服之。人多谏抗,抗曰:“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抗每其边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赐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谥曰成。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删节)

羊祜不附结中朝权贵,荀勖、冯紞之徒皆恶之。从甥王衍尝诣祜陈事,辞甚清辩;祜不然之,衍拂衣去。祜顾谓宾客曰:“王夷甫方当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及攻江陵,祜以军法将斩王戎。衍,戎之从弟也,故二人皆憾之,言论多毁祜,时人为之语曰:“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B. 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C. 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D. 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禅,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C. 谥,谥号,主要指古代历史上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其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种,美谥如成、灵、炀等。

D. 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种不同规定反映的是古代等级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羊祜在边境德名素著。他出镇南夏时,开办学校,安抚百姓,取军粮送绢偿还、打猎非己不取,深得百姓之心。

B. 羊祜在朝中嫉恶如仇。他对堂甥王衍,也并不赞赏,甚至直言其败坏风俗、损伤教化。还依照军法斩了王衍的堂弟王戎。

C. 羊祜对战时讲究信义。和吴人交战,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让他们什么也说不出来。

D. 羊祜去世后许多人都哀悼他。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南州百姓在集市之日听闻羊祜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2)衍,戎之从弟也,故二人皆憾之,言论多毁祜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