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作品中的词语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妨”,不妨,表现了苏轼面对风雨依然保持平常心的豁达。

B. “轻”,轻巧、轻便之意,刻画了苏轼面对困境时的洒脱形象。

C. “任”,任凭,顺其自然,表现出苏轼处逆如顺的人生态度。

D. “萧瑟”,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荒凉景象,表明苏轼处境的艰难。

2.下列对这首词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蓑烟雨任平生”实写眼前之景,抒发了作者毫不退缩的旷达之情。

B. “山头斜照却相迎”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透露出作者历经风雨得见阳光的喜悦。

C. “也无风雨也无晴”语义双关,呼应前文,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开阔心胸。

D. 整首词由道中遇雨联想到人生路上的风雨,以小见大。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