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穿过小黑屋的韩江

林渊液

小黑屋

有一天,我发现了那间小黑屋。

这个小屋子真暗。只有在屋子里呆久的人,才能适应吧。可是,如果一辈子呆在小黑屋,它是不是变成了整个世界?

韩江

小时候听说韩江,是在一出潮剧里。这出戏叫做《苏六娘》,里面的乳娘是男角反串的女丑,她就像刚进大观园的刘姥姥,遇山便问什么山,杨秀才答曰“韩山”,问山下那座大厝,答曰“韩祠”,再问山脚下那条溪,杨秀才没好声气地答:“韩江,韩江……”

就这么把韩江懵懂记住了。长长的滨江路,巍巍的古城墙。几百年前的杨家乳娘,走过的大概是这一段。现如今,江水或潺湲或汹涌,都在堤岸的规范之内。如果说当年从戏文里获得的是抽象的韩江,那么,得识具象的韩江却费了一番周折。

历史的私生子

人到中年,在回访自身历程的同时,对这片切肤的土地也起了关注。既往碰触到的母语文化,琐碎,不成体系,真假莫辨。当我一步步接近真相,心里竟莫名地失落与恐慌。终于,在一个午夜时分,禁不住失声大哭,泪水涟涟。我发现自己是个私生子。

料想不到,这一场中年爆发的文化认同危机,比起少年时有过而无不及。

莫非小黑屋出现之时,一切已有征兆?

我们这一代,大都还是从学校的课本里学到的中国历史。那些朝代的变更被历史老师编成歌诀,读来朗朗上口,它成为了我们对于大历史的共识和依赖。不管是一滴水、一尾鱼还是一只浮游动物,似乎有了这个共同的历史,大家便有了共同的过往和未来。

可是,在潮汕平原,我们的身世为何如此扑朔迷离?

尽管,我们的方言中存在诸多古汉语化石,我们的民俗、建筑、艺术、膳食中遗留有诸多宫廷和贵族迹象,我们可以去考据论证,然后抱住中原后裔的大腿不放。可是,我一直对土著怀有深厚的温情,甚至,我怀疑自己的血脉里有他们一半的血统。

河流不息

一个地方的历史人文,对于生活其中的微若草芥的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半辈子从未离开家乡,却时常有一种梗迹萍踪之感。甚至,当在朋友群中发现小黑屋的围墙时,还曾有过闪念,我或许是从他们身边走失的。

韩江为何姓韩?这大概是所有人的疑问。江山改姓,在封建王朝该是帝王家的待遇。可是,这个地方为何独独尊韩呢?“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这才是韩愈的意义所在。

他是一面大纛。①

太阳照耀的是强势的中原文化,弱势文化从来就只有被强势文化绑架的命运,而不可能相反。对于韩愈的选择,大纛猎猎,依然是弱势对于强势的投诚。

儿子读小学时,学校要求他们写一篇“春天”的作文。他望着门口的大叶榕发呆,脸上是与其年龄不相匹配的忧烦。书上说的,秋天来了落叶满地,可是,我们的大叶榕是在春天落叶的。当他提出质疑时,作为写作者我好羞愧。潮汕大地的树们这么多年被绑架在那座小黑屋里。我该如何打开小黑屋,让光线透射进来?这里,不止有大叶榕,还有树底下的人、工夫茶和戏文,当然,还有韩江从小黑屋穿流而过。

河流不息,生命不止,这是最值庆幸的事了。

(注)大纛: dào,指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文第一节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出“小黑屋”问题,并发出了深思,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并营造了一种深沉凝重的气氛。

B. 散文以作者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层层推进,深入思考地方文化,作者执着于追寻潮汕土著文化是因为其具有一半的土著血统。

C. 散文善于用小故事表现大问题,自己儿子对“春天”与“秋天”的思考,其实也暗示了当地人在接受强势文化时的无奈与反思。

D. 作者发现的“小黑屋”问题其实就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关系的问题,这篇文章不仅令人深思,而且给予我们警醒:如何更好的传承保护地方文化。

2.作者“半辈子从未离开家乡”,为什么会“时常有一种梗迹萍踪之感”?

3.你如何理解“小黑屋”的多重内涵?请结合本文进行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