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1: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3: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4: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材料1中徐光启把欧洲的自然科学介绍到了中国,并分析“相互的启蒙”没有持续下去的原因,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6分)

(2)依据材料2、3对比材料1,说明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3、4说明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有何新发展?(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认识。(2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