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簇毛麦(二倍体)具有许多普通小麦(六倍体)不具有的优良基因,如抗白粉病基因。为了改良小麦品种,育种工作者将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过程如下:

(1)杂交产生的F1代是__________倍体植株,其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____。F1代在产生配子时,来自簇毛麦和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几乎无法配对,说明它们之间存在__________。

(2)为了使F1代产生可育的配子,可用__________对F1代的幼苗进行诱导处理,为鉴定该处理措施的效果,可取其芽尖制成临时装片,在__________倍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__期细胞,并与未处理的F1进行染色体比较。

(3)对可育植株进行辐射等处理后,发现来自簇毛麦1条染色体上的抗白粉病基因(e)移到了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基因与另一个抗白粉病基因________(不/—定/不一定)发生分离,最终可形成__________种配子,其中含有抗白粉病基因(e)配子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____。

高三生物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