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苏轼治西湖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①,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吴人种菱,春辄芟②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选自《宋史》)

【注】①葑:茭白根;②芟:拔除杂草。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宋兴废之葑积为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岁辄浚治              ②为民大患      

③遂浚二河以通漕          ④为长堤以通行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4.苏轼是如何治理西湖的?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5.《治水必躬亲》中的海瑞在治水方面表现出躬亲、清廉的特点,那么选文中的苏轼在治水方面又表现出什么特点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