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委而去之           委:离开

B. 威天下不以兵革利      威:威慑

C. 亲戚畔之            畔:通“叛”

D. 以天下之所顺         顺:归顺、服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三里之城                        多助之至

B. 环而攻之而不胜                    面山而居

C.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不以物喜,不以己

D. 故君子有不战                     故日月星辰移焉

3.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B.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译文: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

C.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译文:限制百姓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家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采用的是总起分承、最后总结的结构方式。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做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B. 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C. 本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把战争比作治国的道理。

D. 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很强的说服力。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