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16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贞观二年,京师①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②视禾,见蝗虫,掇③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朕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④,何疾之避?”遂吞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

【注】①京师:京城。②苑:养禽兽种林木的地方。③掇:拾取。④躬:身体。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环而攻之             ②故君子有不战       

③但当蚀我心             ④左右遽谏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百姓有过,在朕一人。

3.从唐太宗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皇帝。(4分)

4.面对侍从对唐太宗吞蝗之举的阻止,如果你是唐太宗,请联系甲文内容来说服他们。(4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