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殷,瀛州人。既长从军,渐为偏将。清泰中,张令昭据邺叛,殷从范延光讨之,首冒矢,率先登城,以功授祁州刺史,寻改原州。殷性谦谨好礼,事母以孝闻,每与人结交,过从皆先禀于母,母命不从,殷必不往,虽在军旅,交游不杂。及为刺史,政事小有不佳,母察之立殷于庭,诘责而杖之

晋天福中,丁内艰,寻有诏起复,授宪州刺史,殷上章辞曰:“臣为末将,出处无损益于国家。值乡国离乱,因母鞠养训导,方得成人,不恐遽释苴麻,远离庐墓。”晋高祖嘉而许之,晋少帝嗣位,会殷服阕,召典禁军,累迁奉国右厢都指挥使。

汉高祖受命,从讨杜重威于邺下,殷与刘词皆率先力战,矢中于首,久之,出折镞于口中,以是高祖嘉之。乾祜末,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夔州节度使,会契丹寇边,遣殷领兵屯澶州。及李业等作乱,汉隐帝密诏澶帅李洪义遣图殷,洪义惧不克,反以变告殷,殷与洪义同遣人至邺,请(周)太祖赴内难。殷从平京师,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太祖即位,授天雄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典军如故。三年秋,以永寿节上表请觐,太祖虽允其请,且虑殷之不诚,寻遣使止之。何福进在镇州,素恶殷之太横,福进入朝,摭其阴事以奏之,太祖遂疑之。是年冬,以郊裡有日,殷自镇入觐,太祖令依旧内外巡警。殷出入部从不下数百人,又以仪形魁伟,观者无不耸然。一日,遽入奏曰:“郊礼在近,兵民大集,臣城外防警,请量給甲仗,以备非常。”太祖难之。时中外以太祖婴疾凹,步履稍难,多不视朝,俯逼郊煙,般有震主之势,颇忧之。太祖乃力疾坐于滋德殿殷入起居即命执之寻降制流窜及出都城遽杀之众情乃安

节选自《旧五代史•王殷传》有删改)

注:①郊裡:古帝王升烟祭祀天地的大礼。②婴疾:患有疾病。婴,缠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乃力疾/坐于滋德殿/殷入/起居即命执之/寻降制流窜及出/都城遽杀之众/情乃安

B. 太祖乃力疾/坐于滋德殿/股入起居/即命执之/寻降制流窜及出都城/遽杀之/众情乃安

C. 太祖乃力疾坐于滋德殿/殷入起居/即命执之/寻降制流窜/及出都城/遽杀之/众情乃安

D. 太祖乃力疾坐于滋德殿/殷入/起居即命执之/寻降制流窜/及出都城/遽杀之众/情乃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内艰”,丧制名。凡是儿子遭遇母亲去世或者是承重孙(父亲已不在世的长房长孙)遭遇祖母去世,就称作“丁内艰”,也称作“丁母忧”。

B. “汉高祖”“乾祐”分别是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庙号和年号,庙号是在太庙祭祀时的称号,年号则是纪年的名号,两者都是皇帝在位时确定的。

C. “节度史”,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全权调度印信,故称“节度使”。此官职到了元朝时被废除。

D. 文中提到的“章”与“表”,都是封建社会臣下向帝王呈辞的文体,但两者功能有所不同,“章”用来拜谢皇恩,表”用来陈诉个人衷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平定张令昭叛乱,表现勇猛被提升。跟随范延光到邺地平息张令昭叛乱时,王殷冒死冲在前面,登上城墙,因作战有功,被任命为祁州刺史。

B. 谦和谨慎重礼仪,敬奉母亲有孝名。王殷性格谦恭,知书达礼,对母亲特别孝顺,与人结交往来都要先告知母亲,根据母亲的意思来做决定。

C. 失信皇帝遭谋害,汉周更替立奇功。汉隐帝派李洪义谋害王殷,李洪义被人告发,王殷派人押送李洪义到邺地,并联手周太祖推翻了后汉。

D. 招摇过市民恐惧,势压皇帝引猜忌。王殷出入京城时前呼后拥,向皇帝奏请时又气势通人,引起朝廷内外的忧虑,怀疑他有图谋不轨之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为刺史,政事小有不佳,母察之,立股于庭,请责而杖之。

(2)何福进在镇州,素恶殷之太横,福进入朝,摭其阴事以奏之,太祖遂疑之。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