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雍,字伯纯,世家太原。雍中进士第,为洛阳县主簿。累官殿中丞。环、原州属羌扰边,以雍为安抚使。建言:“属羌因罪罚羊者,旧输钱,而比年责使出羊,羌人颇以为患。请输钱如旧,罪轻者以汉法赎金。”从之。迁右谏议大夫。

雍在京东时,平滑州水患。以劳加龙图阁直学士。明年,拜枢密副使。丁母忧,起复,迁给事中。玉清昭应宫灾,章献太后泣对大臣曰:“先帝竭力成此宫,一夕延燎几尽,惟一二小殿存尔。”雍抗言曰:“不若悉燔之也。先朝以此竭天下之力,遽为灰烬,非出人意;如因其所存,又将葺之,则民不堪命,非所以畏天戒也。”时王曾亦止之,遂诏勿葺。迁尚书礼部侍郎。

太后崩,罢为户部侍郎。陈安边六事,又请于天雄军聚甲兵以备河北,于永兴军、河中府益募土兵①以备陕西,即泾原、环庆有警,河中援之。

既而元昊反,拜振武军节度使。因言:“延州最当贼冲,地阔而砦②栅疏,近者百里,远者二百里,土兵寡弱,又无宿将为用,而贼出入于此,请益师。”不报。元昊先遣人通款于雍,雍信之,不设备。一日,引兵数万破金明砦,乘胜至城下。会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守城者才数百人。雍召刘平于庆州,平帅师来援,合元孙兵与贼夜战三川口,大败,平、元孙皆为贼所执。雍闭门坚守,会夜大雪,贼解去,城得不陷。左迁户部侍郎。居一岁,复吏部侍郎。

雍为治尚恕,好谋而少成。在陕西,尝请于商、虢置监铸铁钱,后不可行;又括诸路牛以兴营田,亦随废。颇知人,喜荐士,后多至公卿者。狄青为小校时,坐法当斩,雍贷之

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明年,贼犯定川,邠、岐之间皆恐,而永兴独不忧寇。又迁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师,谥忠献。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注】 ①土兵,宋代设于西北边境及广南两路的地方性兵种,亦称土军。②砦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若悉燔之也    焚烧。

B.遽为灰烬    迅速。

C.又无宿将为用   经验丰富的老将。

D.会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    会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先朝以此竭天下之力     (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B.好谋而少成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C.平、元孙皆为贼所执    不为许远立传

D元昊先遣人通款于雍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3.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B.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C.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D.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雍历任多个官职,从属于环州、原州两地的羌人侵扰边境,范雍找到问题的所在,朝廷也听从了

他的建议,后来他还消除了滑州水涝的灾害。

B.玉清昭应宫遭遇火灾,章献太后很伤心,有心想重新修葺宫殿,但遭到了范雍的反对,当时丞相王

曾也制止修葺,于是皇帝下诏不要修葺。

C.范雍能鉴察人,喜欢推荐贤士。他曾建议聚集铠甲兵械和增加招募土兵来增强抵御力,但没被朝廷

重视。曾经请求商、虢两地置监铸造铁钱也没有执行下去。

D.李元昊谋反,先派遣人和范雍通和言好,范雍相信他,不设防备,后来李元昊突然攻破金明砦,范

雍向刘平求救,虽遭受惨重的失败,但城池并没有被攻陷。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翻译下列句子。

①丁母忧,起复,迁给事中。

②狄青为小校时,坐法当斩,雍贷之。

(2)从文中找出两个能表现范雍有预见性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