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B.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C.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D.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人即早期的人,包括祖先或前人,也可特指父亲。这里指己去世的父亲韩仲卿。

B. 古时探亲,上对下曰视,下对上曰省。由于韩愈是子辈,十二郎是孙辈,故用“视”。

C. 薨和殁是死的委婉说法,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曰薨,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殁。

D. 斗、斛是两种不同的量器,唐朝时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形容东西较多或丰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身世凄苦,家门衰落。他自幼丧父,三个哥哥也早逝,韩家两代只留下两个年幼的子孙,靠嫂子一人艰难抚养才长大成人,不想十二郎却又先他而逝。

B. 韩愈沉浮宦海,无限辛酸。他十九岁初到京城谋生,十多年间,时而在汴州辅佐董丞相,时而在徐州辅佐军务,客居他乡,四处求食,并未求得高官厚禄。

C. 韩愈身体袞弱,未老先袞。他在前一年委托孟东野捎给十二郎的书信里说,自己刚刚四十岁,就已经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担心叔侄不能相守。

D. 韩愈自责悔恨,悲痛不已。面对十二郎在壮年突然去世的灾难,他不抱怨其他人,认为是自己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所致,责备自己对上不孝顺、对下不慈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