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自古以来,民生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他沿用唐初的以庸代役制度……它规定: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这叫做庸……此外,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627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租税。628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又命免去关中两年租税。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为减轻农民负担所采取的措施。唐太宗的措施体现了哪家思想?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先生为图谋民生幸福,提出了怎样的民生政策?

材料三 30年前的今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3)根据材料概括我国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材料四 我国“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中新网北京2016年3月7日报道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改善民生方面实施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项)

(5)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请你谈谈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