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在探讨建国以来城市化的特征时,人们普遍注意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起伏波动的特点。一般说来,我国当代的城市化进程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经济发展,也是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至1957年城市总人口为9949万,城市化水平为15.4%。

1958年,使农村人口爆发性地进入城市,估计总数达2000—3000万人,出现了“过量城市化”的现象。1960年城市化水平为19.7%……1961—1963年上半年间,动员回乡的城镇人口达2600万,城市化水平下降至17.9%。

“文革”时期,全国范围内再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估计总数亦达2000万余人。1976年城市化水平降至17.4%。

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逐渐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摘编自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及其对农村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现代城市化四个阶段及其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高二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