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文革”结束后的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农转非”。1984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经商,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集镇落户问题。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简单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我国户籍制度政策的变化趋势及历史背景。

高二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