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教育课程,不提更远的传说,只凭史籍记载,周代的宫廷教育科目就有“礼、乐、射、御、书、数”六项,号称“六艺”。其中“书”是识字,属于语文;“数”的教科书《九章算术》一直与“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学)同科,是用语文的方式编写的;“礼”“乐”要训练,但观念、规范写在经书上,也要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其实是高级语文。西周至今3000余年,不谓不早,这样一门古老的课程自然会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体式和特质。

当然,社会变,语文也在变。晚清洋务运动想用西方的学校教育突破封建教育体制,但他们使用的模式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为必须保存中国文化,洋务派们“变器不变道”。这种做法保存了传统,但也把封建糟粕带进来了。民国提倡大众教育,遵从西方模式,课程主流是新学内容,语文“道”的内容产生了新旧分歧,白话文和文言文之争慈之加剧。语文教学向大众化、现代化前进了一步,但传统精华渐渐失落,又加深了一层西化危机。1949年以后,古老的国学、西化的体制、欧美的教育理念,再加上学习苏联,古今、中外,东方、西方,感性、理性,观念和方法并不是以本国为中心的多方面优点的融合,而是多种并不兼容的杂糅相处,语文的特质未能凸显出来。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但各行各业、各类人都不认为语文有自己的规律,人人都能对语文发表意见,于是语文时时要面对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经验、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解释。众说纷纭之下,语文变得无所适从。语法教条化、过度文学化、单纯工具化、知识碎片化等诸多语文教学问题,都是在没有弄清语文课程特质的情况下产生的。

当前,找回语文的专业性,把握语文的特质是最为重要的:每一门进入基础教育的课程都有它的专业特点。越是应用广泛、无处不在的学科,只要进入教育领域,就越应该把学科内涵、外延界定清楚,否则就无法实施教学,无法评价优劣,无法衡量成效。

语文是母语教育,语文应当有时代性。但更重要的是,语文一定不能丢掉民族性。母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我国语文有自身的传统和特点。西方语言学认为只有抽象的语言形式是科学的,而中国几千年的语文不仅仅是语言形式,而是带着思想、载负情感、富有文化、凝聚美感的话语和篇章,不能把这样的人文符号变成数理符号塞给学生。因而,完全模仿西方不适宜于语文,语文教育不能西化,不能把西化当作现代化。语文教育必须突出中国特色,越是突出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才越可以立足世界。

(摘编自(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语文教育历史悠久,追溯到有史籍记载的周代“六艺”,都属于语文课程的范畴。

B. 近代以来,语文经历了三次较大变革,尽管逐渐发展进步,但语文的特质却渐渐丧失。

C.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但因为语文没有自己的规律,所以人人都能对语文发表意见。

D. 我国语文是人文符号,不完全符合西方语言学认为的科学标准,因而不适合照搬西方的教育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直接选取“六艺”为例,论证了语文教育具有的悠久历史及万变不离其宗的体式和特质。

B. 文章运用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各个时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演变轨迹。

C. 文章主要从“为什么”“怎么办”两个方面,论述了当前语文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应当遵循的原则。

D. 文章逐层分析,结构清晰,论证严密,最后指出了改进语文教育必须保留其民族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洋务运动之所以“变器不变道“,是因为一方面想突破封建教育体制,另一方面又必须保存中国文化。

B. 语文要不断面对众说纷纭的要求和解释,变得无所适从,致使语文失去了它的特质。

C. 只有把语文学科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清楚,语文教育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D. 如果想要搞好语文教育,就必须增强文化自信,突出中国特色。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