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上曾参政书

苏辙

辙闻之:士不更变不可与图远。新胜之家,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始若可喜而,终不可久。昔者辙读《书》至《秦誓》而得之,曰:“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

夫昔之为此言者,盖亦已知之矣。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此三人者,秦之豪俊有决之士。而百里奚、蹇叔子,此秦之所谓老耄而不武者也。穆公欲袭郑,孟明以为可,而蹇叔以为不可,则蹇叔之说无乃远于事情而近于怯哉?然而要其成败得失之终而责其思虑之长短,则蹇叔不可谓迂,而孟明不可谓是也。

嗟夫!穆公至此而后知蹇叔之非庸人欤!今夫立于百官之上而天下之事者,亦何以其他技为哉!温良博爱而能容天下之士,斯可矣。往者辙之东游,而明公适为京兆。当此之时,明公之声上震于朝廷,而下慑于闾里,行道之人为之不敢妄视,盗贼屏息而不作,可谓才有余矣。

辙,西蜀之匹夫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而辙也,复不自度量而言当世之事,亦不敢为莽卤不详之说。窃独悲古者深言之人,遭时之不祥,一有所触,而其言不复见录于世。方今群公在朝,以君子长者自处,而优容天下彦圣①有技之士,士之有言者,可以安意肆志而无患,然后知士之生于今者之为幸;而辙亦幸者之一人也。素所为文,家贫不能尽致,有《历代论》十二篇,上自三王而下至于五代,治乱兴衰之际可以概见,于此观其略可也。

(摘自《栾城集》,有删改)

【注】①彦圣:善美明达,亦指善美明达之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番番良士                  番番:头发花白的样子

B.今夫立于百官之上而天下之事者   宰:宰割

C.盗贼屏息而不作              屏息:敛迹、消失

D.西蜀之匹夫                 匹夫:平民百姓

2.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

B.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

C.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

D.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

3.下列读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上书曾参政,在赞扬讴歌对方的基础上谈及自己的志向,目的是希望曾参政能够举荐自己。

B.作者举蹇叔和孟明视等人的事例是为了阐明不掩遮敢于直言进谏对朝廷的重要性。

C.虽然作者生于这个可以直言的时代,但他谈论朝政,依然是不自量力的。

D.作者认为主政之臣应该温和善良博爱,善于发现人才,能够宽容、善待天下有才之士。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新胜之家,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始若可喜而,终不可久。

(2)窃独悲古者深言之人,遭时之不祥,一有所触,而其言不复见录于世。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