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行政命令来治理国家,制定相应的刑法,人们虽然想到免于刑罚,但还不能从心理上想到犯罪是可耻的;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以礼仪规范来约束百姓,人们就会有了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 ……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孔子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孔子还修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先皆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怎样把官府教育传播到民间的?(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作者认为“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主要原因。(4分)

(4)材料三作者对汉武帝持肯定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5)你认为作者评价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标准是什么?(2分)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