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多些书卷气少些书生气

①人有书卷气,气质关如兰。有书卷气的人,身上有那么一股的书香,透着墨的芳,留着砚的韵味,带着纸的气息,千百年来,那一缕缕飘逸的书香,把一批批文人志士熏陶和浸润得文雅、儒雅、优雅、高雅。

②漫步历史长廊,洋溢书卷气的人不胜枚举。从_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等等,一个个充满书卷气的诗人、儒将、先烈、元勋,生灵活现,扑而而来。纵观人生跌宕起伏,人到最后实质上拼的是气质而不是颜值,是精神而不是物质,再美的容,再高的质值,都会随着韶华洗逝而无情衰退,而气质会伴终生,甚至历久弥香

③书卷气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书卷气从哪里来?诗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绝不可能在酒楼、茶楼里“泡”出来,更不可能在牌桌、麻将上“打”出来,只会也只有在书桌、书房中浸润、滋养出来。读好书,好读书的人,以书为伴,以文为友的人,书卷气自然而来。读书,还要善读书,活读书。要学会跳出书本去读书,联系实际去读书,带着问題去读书,边读边思考边接地气。善读书滋养出书卷气,而死读书则驯养出书生气。现实中,有的人书读的不少,却充其量只是个“书生”、“学究”,落到“愧无半策匡时难”的境地;而有的人虽然书读得不是特别多,但因“吾日三省吾身”,善于以此弥补读书不够的短板,于是举手投足间充盈着一种超然脱俗的清新之气。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身也是在读书,读好人生无字书,也能涵养出做人的书卷气。所以,书卷气从读书中来,也从修身中来。

④“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洗净书生气味酸。”书生既成不了大器,又成不了大事,“白面书生”少风雨洗礼,缺乏风浪考验,住往想法多办法少,只会“处理文字”而不会“处理事件“。不接地气是书生的标签。不少书生成了书呆子,看问题简单、幼稚,对实际问题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活在真空里而不是活在真实里,活在虚幻中不是活在生活中,活在书本里而不是活在现实里。历史上,纸上谈兵而致数十万赵军被坑杀的赵括,为书生气作了害己误事的注释,自诩精进兵法却失街亭的马谡,替书生交了一份断头的答卷;鲁迅笔下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更是成了无用书生的符号和代名词,等等。有书生气的人不可大用,更不可重用。

⑤书卷气与书生气,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做事也好,为人也好,书卷气少不得,书生气要不得。

(作者:徐文秀。有删改)

1.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书卷气”,什么是“书生气”。

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下列材料放在第②段横线处,作为本文的论据,如何排列顺序最为恰当?请正确排序并说明理由。(排序时下列序号只能使用一次)

①起义前写下《与妻书》的林觉民、狱中留下《清贫》的方志教

②通宵达旦、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笑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

③“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

④写出“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的陈毅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