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请回答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1)上述成就的取得与走生态经济之路有关,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________”的原则,而相关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如人们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其手段之一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__________原理”有关。

(3)早期建设“三北防护林”过程中,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生物种类过于单一,使得松毛虫肆虐,原本茂密葱绿的森林甚至成为鸟兽了无踪影的“不毛之地”。这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__________原理”不符,与该基本原理相应的生态学理论基础是_________。

(4)珊瑚虫与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了系统生产力。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高的生产力,得益于实现了“1+1>2”的“__________原理”。

(5)人类处在一个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之中,在植被贫瘠地区号召农民植树造林的同时,还应关注他们的生活问题,才能避免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从根本上达到造林护林的目的。这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6)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把桑、蚕、鱼、稻等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成为高效生态系统。此与生态工程建设所遵循的“__________原理”有关。

(7)生态工程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但为什么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__________。

高三生物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