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