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亡姊王夫人墓志铭

苏辙

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扫先墓。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辙既哭之,则讣于乡曰:“天伦之爱,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望,将谁诉者?”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哭之恸曰:“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世!”

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未几而姑亡,器之亦即世。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与亲族交,虽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曰:“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既觉,犹拜未已,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自是并祭四代。肄及元祐九年进士第,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既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袱于器之之墓。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B. 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C. 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D. 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2.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适,女子出嫁。如《孔雀东南飞》中“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 庚寅,是汉族干支纪法的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7个。

C. 天伦,原指自然的伦常关系,泛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D.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如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使苏辙无比哀伤和痛苦,兄弟姐妹都已离世,他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B. 王夫人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家人沉浸在哀伤之中,王夫人在贫困中处之有度,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

C. 王夫人曾经梦到一个老人,醒后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老人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

D. 王肄对母亲非常孝顺,在母亲生病时剜肉来给她做药膳,母亲去世后,王肄几天滴水不进,极尽哀伤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

(2)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