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简而言之,商鞅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对其全部人口实施总体控制的中央集权的科层制国家,建立这样一个国家的主要意图在于最大程度地从社会中汲取人力与物质资源以更有效率地进行战争。商鞅在他的文章中曾经对农业生产与战争的关系作了直截了当的表述,他认为对农业生产予以更多重视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而且能造就一个易于控制和易于进行战争动员的农民群体。”

         ——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1)根据材料,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影响?

(3)有人说“商鞅变法是一次典型的‘国进民退’式改革”,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说法的认识。

高二历史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