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孝公启用商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其目的在强国,而非富民。随着改革的深化,秦国对全民、全军和经济的动员能力越来越强,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秦国梦”正在一步步逼近。然而,任何一场改革,如果缺乏全民共识,不能构建上下认同的所谓“核心价值观”,要想“从胜利走向胜利”,结果可想而知。

——王立新《商鞅改革何以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

材料三我给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力,所得不短少也不多加,有权势有令人羡慕的财产的人,我劝告他们不要过分,我手持盾牌站稳,为双方挥舞,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

——梭伦

材料四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认为商鞅改革“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材料三梭伦为“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相应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三、四体现了梭伦怎样的价值观?

高二历史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