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知爵禄赐(赏赐)诸君上,则不能不顾私恩,品第出高门,则不能悉通民隐……何若议院官绅均匀普遍,举自民间,则草茅之疾苦周知,,彼此之偏私悉泯,其情通而不郁,其意公而无私,诸利皆兴,诸弊皆去乎?

一一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

材料三由于资本家垄断生产机关和交易市场,工人变成间机器一样的“器具”,使弱小国家人民陷入贫困,更造成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人类要改变这种“跛子社会”,朝幸福、安定的方向发展,就要“把机器的所有权,普及于一般运用机器的人”。

——据李汉俊《怎么进化?》(载于1919年8月《星期评论》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孙中山认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及政治解决方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汉俊思想与郑观应、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根本不同并分析其意义

高二历史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