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鸿章是新旧思想的连接点,他既有着向西方学习的先进思想,但是同时又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制约。李鸿章思想的第一阶段止于器物方面的认识,即仅认识到西方物质文明的力量。李鸿章思想的第二阶段对近代中国的认识已开始触及政治与制度层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受命前往日本议和,该事件以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终。当李回国后,骂声四起,他也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这时起,他在制度层面的认识有了转变。他说:“变法者兴,守旧者殆。”而后,他也因表示支持康梁的变法而被迫离京,并被降职为两广总督。可见,李鸿章的思想并非一潭死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真正具有近代外交思想的官员,无论是与列强谈判还是周游列国学习,都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近代外交家形象。然而,李鸿章是一个悲剧的政治家,他既是一个旧时代的维护者、殉葬者,也是一个被新时代迅速淘汰的开拓者。他致力修补的清王朝“破屋”已经倒塌,而用来“补天”的石块,却成为新世界发轫的起点站。

——摘编自庞志远《历史夹缝中的艰难与无奈——评李鸿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鸿章作出评价。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