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西走廊的风

王小洲

①河西走廊的风真大,一刮起来就停不下来,没有一丝一毫的疲倦,没有一点停下来的意思。

第一次穿行在河西走廊,这里的风就给人来了个下马威。太阳白花花照得人睁不开眼睛,风呼呼刮着,带着响亮哨子。风不仅来势凶猛,而且持续时间长,从长安刮到中亚、欧洲从汉代刮到今天。

③车驶出兰州,越过黄河,一路西行,进入狭长的河西走廊。遥望南面,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绵延千里,一路逶迤前行,顶上是常年不化的洁白积雪。举目远眺,北边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光秃秃的,满目苍凉,隐隐听到漢北两千多年前匈奴的铁蹄声。车行半小时后,河西走廊豁然开阔起来,顷刻间“大风起兮云飞扬”。风很猛烈,高大的白杨在劲风中起舞,低矮的庄稼在西风中抗争,稀落的村庄在烈风中歌唱。

④河西走廊在甘肃西北部,因在黄河以西,两列山系夹峙,狭长的堆积平原就像一条长长走廊而得名。走廊东部常年以西北风为主,民勤县素有风库之称;走廊西部嘉峪关以西的玉门、敦煌等地,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西北风和东北风在河西走廊撕咬、融合。河西走廊是东西方文化和思想融合的黄金通道。汉唐“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最终到达欧洲。

⑤在河西走廊,回荡着带着血腥味的历史之风。看,手持汉节的张骞带领136人走进了河西走廊。张骞被匈奴扣留囚居十年,然他“持汉节不失”,伺机逃脱,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大月氏。听,未央宫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声令下,李广、卫青、霍去病率大汉铁蹄,挥师河西,驱逐匈奴,设置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史称河西四郡。打通了的走廊把东西方紧紧连在了一起,中国风一下子刮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

⑥历史的风中不全是血腥味,也有平和虔诚。看,印度高僧鸠摩罗什一心弘扬佛法,一路东行,从西域进入河西走廊,被凉国大军所掳,滞留凉州十数年。然法师佛心不改,一路弘法至长安,在终南山下结草庐悉心译经。瞧,玄奘大师正冒着生命危险,一心寻访佛祖,决然向西而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那烂陀寺,觅得佛教真谛满载而归。波斯传教士阿罗本风尘仆仆地走进河西走廊,把基督教传入中国。这一切,被镌刻在石碑上,成为历史永久的记忆。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兴冲冲地带着罗马教皇的复信,来到繁华富庶的东方之国。中国之行的所见所闻,让他满眼惊奇、满心欢喜。回到故国,他用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掀起了一场持续几百年的中国风。

⑦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东西方思想在此撞击、融合,产生了新的火花。正是河西走廊的风,让中国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了中国。

⑧高速路边休息区里,遇到一群金发蓝眼高鼻的马可·波罗的后代们,嘴里哇里哇啦说着,手里的相机不住地拍着。交流后得知,他们是一群社会活动家,沿丝绸之路探访呢。

⑨迎着河西走廊的风,我们依然西行。马可·波罗的后人们,依然在风中东行。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西走廊因地处黄河以西,两列山系夹峙,地形狭长而得名。

B.印度高僧鸠摩罗什、波斯传教士阿罗本都经河西走廊来到中国。

C.季羡林认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汇流地只有一个——河西走廊。

D.自汉唐以来,河西走廊就是东西方文化和思想融合的黄金通道。

2.“河西走廊的风”在文中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3.有人认为文章第①段可以删掉,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4.结合上下文品析词句。

(1)解释文章第②段画线句“第一次穿行在河西走廊,这里的风就给人来了个下马威”中的加点词。

(2)从修辞及写法角度品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

5.“迎着河西走廊的风,我们依然西行。马可·波罗的后人们,依然在风中东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