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材料五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做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五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