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判断题

阅读材料,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直接能从材料中得出的,在相应位置涂“正确”;违背了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相应位置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相应位置涂“未涉及”。

燕国是周王朝分封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同姓诸侯国,它藩屏周室、镇抚边陲,在政治和军事上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燕国立国前后达八百余年,历经西周、春秋、战国三个历史阶段,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燕国在八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但是有关燕国的文献记载较少,关于燕国始封地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记》中记述周武王灭商之后曾分封功臣谋士,其中明确记载“封召公奭于燕”。古今学者们对召公奭是否区燕国就封多有疑惑。其主要原因是《史记》中明确记载周公虽被封于鲁,但需留辅佐成王,因此由其长子伯禽到鲁国就封。而召公在周王朝中与周公地位相当,身居要职、地位重要。由于文献资料的缺失,关于召公奭是否与周公一样未到封地就封这一问题无从考证。

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发掘出的古城址、墓葬区、居住区,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圆满的回答。西周燕都遗址,因其发现地被称为琉璃河遗址。琉璃河遗址是迄今西周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处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同时并存的遗址,出土的大量带“匽侯”铭文的器物,证明了这里就是三千多年前燕国的都城所在地。堇鼎,1975 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贵族墓地,为西周早期青铜器。是北京地区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着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堇鼎高62厘米,重41. 5 公斤,内壁铸有铭文4 行26 字,记述了堇奉燕侯之命去宗周(西周首都现西安附近),向太保——召公进贡当地一些特色产品,得到召公的赏赐,为纪念此荣誉特做此器。根据铭文可得之,燕侯与召公为两个人,这与《史记》记载的“封召公奭于燕”,第一代燕侯为召公奭相矛盾。

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琉璃河M1193号墓,该墓葬已被盗掘,但仍发现各类随葬品200多件。其中该墓出土了两件青铜器:克盉、克罍。两件青铜器盖与器口内壁共铸有铭文43字,是目前琉璃河燕国墓地中出土最长的铭文,铭文中明确写有“命克侯于燕”,铭文内容结合史料记载研究认为,两件青铜器铭文中的“克”字,应该指人名,那么克不但是这两件青铜器的作器者和拥有者,而且是召公奭的嫡长子,更是真正的第一代燕侯。堇鼎的铭文也恰恰补证了文献中关于召公奭以其长子就封于燕,而自己留在宗周辅弼王室的记载,填补了文献史料对西周燕国记载的不足,进一步证实了北京琉璃河地区即当时古燕国的始封地。

——选编自《燕国重器——馆藏琉璃河遗址的出土堇鼎》,《文物天地》2016年8月版

(1)燕国为西周建立初期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对巩固疆土有重要的作用。

(2)琉璃河遗址发掘之前,没有关于燕国历史的文献资料。

(3)召公奭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开国奠业的重臣,位列三公,官职为太保。

(4)《史记》中有明确记载,周公旦和召公奭都未到封地就封,而是由其嫡长子代其就封。

(5)琉璃河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同时并存的遗址。

(6)琉璃河遗址的发掘证明北京琉璃河地区为西周燕国的封地。

(7)堇鼎是我国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

(8)克盉、克罍内铭文结合史料记载研究认为周公的嫡长子克为第一代燕侯。

(9)琉璃河遗址M1193号墓保存完好,发掘出各类随葬品200多件。

(10)克鼎、克罍的发掘,填补了文献史料对西周燕国记载的不足。

七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