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阿保机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阿保机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帅府判官,后迁卢龙军行军司马,继改蕃汉都提举使。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一日,乃召汉人部曲之翘楚者,谓曰:“我陷身此地,饮酪被毛,生不见其所亲,死为穷荒之鬼,南望山川,度日如岁,尔辈得无思乡者乎!”部曲皆泣下沾衣。是日,希崇于郡斋之侧,坎隙地,贮石灰。明旦,首领与群从至,希崇饮以醇酎数钟,既醉,悉投于灰阱中毙焉。其徒营于北郭,遣人攻之,皆溃围奔去,希崇遂以管内生口二万余南归。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先是,灵州戍兵岁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希崇乃告谕边士,广务屯田,岁余,军食大济。玺书褒之,因正授旄节。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厮养之辈,未尝闻亵慢之言。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性虽仁恕,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在邠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训,遣之。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闻者服其明。卒于任,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晋书·张希崇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B. 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C. 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D. 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B. 郭,指城外的小城镇,古代城与郭相对而言,城指内城。现在城郭泛指城市。

C. 玺书,指皇帝代表国家意志发布的一种公文,是诏书的一种,敕、诰也属于诏书。

D. 旄节,一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二指镇守地方长官所持有的节。文中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希崇南归心切,奋起抗争。他召集汉族部下中才智出众的人道明南归心声,杀死首领,派人攻打在北郭的军营,最终,率领管辖区内二万多人南归。

B. 张希崇善于治政,卓有成效。在灵州任职期间,他让戍边的士兵开垦田地,只一年多的时间,就使军队粮食更充足了。

C. 张希崇孝敬母亲,恭敬谨慎。母亲进入州境后,他亲自用板车载着母亲走了三十余里,母亲吃饭他站在旁边服侍,待母亲洗手漱口完毕才告退。

D. 张希崇嫉恶如仇,判案公正。郭氏义子打算分郭家财产,诉讼历经几任长官均不能断,张希崇认为他辜负亲恩,不孝在先,驳回其无理要求,最终判决深得人心。

4.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晋书·张希崇列传》)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