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对比阅读,回答文后的问题。

文段一: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段二:

文天祥就义(节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释:①《自赞》:自己表白 ②庶几:差不多。③堵:墙。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   (称谓)

B.与民由之。     (遵循)

C.俄有使使止之。  (偶尔)

D.见闻者无不流涕。(鼻涕)

2.对两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自赞》是文天祥就义前最后所写的文章。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能称其为大丈夫。

C.“见闻者无不流涕”描绘观者的反应属于正面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观者对文天祥英勇就义的痛惜之情。

D.文天祥就义实现了孟子的“行天下之大道”。

3.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述,分析文天祥这一人物形象?

八年级语文对比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