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序》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建议。结合所学,简述其目的。

材料二路德认为,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路德一改原有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