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第二年)

B.作亭于其上(建造)

C.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傍晚)

D.故名之曰“放鹤亭”(命名)

2.下列句中的“于”字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B.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C.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