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党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竞的话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制宪历程。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