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甲)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2处。

命  夸  娥  氏  二  子  负  二  山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

①虽我之死(____________)  ②方磨铁杵(____________)

③惧其不已也(____________)④媪自言姓武  (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